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圆点资讯 > 典型案例

圆点资讯

预约留言

姓名
电话
时间
  • 温馨提示:
  • 工作日:9:00-21:00
  • 周六/日:10:00-17:00

男子和朋友喝酒后产生幻觉坠楼身亡,家属起诉同饮者获赔17余万

时间:2023-02-09点击量:

无酒不成席
酒喝多了也不行
觥筹交错之间
悲剧就此发生
同饮人也摊上了事


拼酒的后果

拼酒
2021年6月14日晚,重庆,男子杨某和朋友陈某一起连喝22瓶啤酒后,竟产生被人“追杀”的错觉,并在躲避“追杀”中意外坠楼身亡。

杨某父母将同饮者陈某和物业公司起诉至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法院。

原告杨某父母认为,被告陈某劝杨某饮酒至醉,致杨某醉酒产生被“追杀”的错觉,坠楼意外身亡,被告陈某应承担赔偿责任;涉事房屋的物业公司管理不当,未将楼顶消防安全门上锁,且该通道无人看管,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,导致杨某上到顶楼坠楼意外身亡,也应承担赔偿责任。

原告杨某父母诉请被告陈某及物业公司承担杨某死亡50%的赔偿责任。

法院:同饮者赔偿17余万元

同饮者
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,事发当天,杨某与被告陈某相约某鱼塘钓鱼后,回到杨某家中。回家途中,两人购买了12瓶啤酒。

18:00,两人在家中一边吃饭一边喝酒。在此期间,两人又两次下楼购买多瓶啤酒,共计喝完22瓶500ml的易拉罐啤酒。

23:40左右,杨某醉酒后产生被人“追杀”的错觉,将房屋内的茶几掀翻,并带上一把菜刀和棒球棍下楼,打砸停放在楼下的一车辆。被告陈某紧急联系他与杨某的共同好友吕某,一起将杨某的菜刀夺下。杨某从楼梯间向楼上跑,被告陈某让吕某往上追,一直追到顶楼,发现杨某已经坠楼死亡。

法官审理认为,在双方已经共饮多瓶啤酒的情况下,杨某再次下楼购买啤酒,被告陈某未实施劝阻行为,未能尽到提醒和劝阻的义务。在杨某已经处于醉酒的状态下,被告陈某在向他人发送的视频中称:“他已经喝到位了,我还清醒”,该言语某种程度上存在拼酒的情形。

但死者杨某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,应当预见大量饮酒的危害及可能发生危险的后果,但其放任自己的行为,本人具有重大过错,应当承担主要责任。

而上楼顶的通道,系涉事物业公司因消防安全需要设置,符合相关规定,杨某坠楼事发突然,物业公司无法预见和管控,对杨某死亡不存在过错责任。

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决,判定被告陈某对杨某坠楼死亡的损害后果承担20%的责任,向原告杨某父母赔偿死亡赔偿金、丧葬费、精神损害抚慰金共计17万余元,涉事大楼物业管理公司不承担责任。


法官提醒:饮酒需适量

在共同饮酒的情况下,共同饮酒人应不劝酒、不拼酒、适量饮酒,同饮者对醉酒者负有一定的照看义务,应当相互提醒、劝阻、通知、协助、照顾。这既是基于共同饮酒行为产生的法律义务,也是社会良好风尚,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

如共同饮酒人疏于履行上述义务,造成损害后果发生,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。



来源:山东高法
本文仅供交流学习 , 版权归属原作者,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,烦请告知,我们将立即删除。

上一篇:重庆主城跨区调动就合理吗?高院这样说理! 下一篇:人社部:养老金不能划扣不能强制执行,最高院:NO!

微信二维码